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藍圖逐步落實,居民最關心的不僅是房屋供應與交通基建,還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北都醫療配套。目前政府已公布在牛潭尾興建大型聯合教學醫院,同時規劃醫學院與基層醫療中心,為新界北近百萬人口提供長遠醫療保障。
牛潭尾聯合教學醫院:北部都會區首間大型醫院
政府已於牛潭尾預留超過 40 公頃土地,用作發展北部都會區首間綜合教學醫院及醫學教育設施。該醫院定位為全科教研醫院,將設有:
- 全天候急症室
- 住院病房(預計 3,000 床位)
- 各專科門診服務
- 配合臨床實習的醫學院設施與學生宿舍
首階段地皮預計 2026 年完成平整工程,醫院建設將於 2027 年啟動,並分階段在 2030 年前投入服務,成為新界北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上水、天水圍)的核心醫療設施。
北都醫學院計劃同步推進
與教學醫院同步規劃的,還包括北都醫學院校園。根據政府文件,將邀請本地大學合作設立醫科分校或新校區,提供完整醫學教育與臨床實習空間,有助提升香港整體醫療人力供應。
醫學院落戶牛潭尾,不但可支援醫療體系長遠發展,更可吸引本地與非本地學生就讀,有望成為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另一個人才樞紐。
基層醫療設施強化,服務社區更全面
除了大型醫院,北都醫療配套亦包含多個社區層級的基層醫療設施,例如:
-
- 社區健康中心(提供家庭醫生服務)
- 中醫門診服務大樓
- 康復與長者護理中心
- 智能藥物派發系統(未來可能引入試點)
這些設施將設於洪水橋、粉嶺北、新田等新市鎮人口集中的區域,預期可大幅減低居民對急症室的過度依賴,轉向預防為主的醫療模式。
南北呼應:東九龍線慈雲山段預留醫療空間
為配合北都醫療設施落地,政府亦在東九龍線延伸慈雲山段時預留地段,擬建設輔助醫療設施,例如康復中心或診所,日後可作南北醫療聯動應用,提升轉診效率與應變能力。
當北部與市區透過鐵路無縫接軌,病人、學生與醫護人員通勤將更快捷,有助打造跨區醫療合作新模式。
北部都會區醫療 FAQ:居民最常問的五個問題
Q1:北部都會區有幾間新醫院?
目前已公布的主力項目是牛潭尾聯合醫院,預計2030年前分階段投入服務;另在慈雲山亦有空間預留作未來醫療設施用途。
Q2:北都醫院會提供急症服務嗎?
會的。牛潭尾教學醫院將設有全天候急症室,紓緩屯門醫院與威爾斯醫院壓力,提升新界北急症應對能力。
Q3:除了大型醫院,還有基層醫療服務嗎?
有,政府將增設社區健康中心、中醫服務及長者復康設施,實現「小病社區處理、大病醫院轉介」的分流機制。
Q4:醫學院會招收非本地學生嗎?
根據北區政策方向,預期將開放予本地與非本地學生報讀,有助吸引大灣區醫療人才來港學習與就業。
Q5:北都醫療升級對樓市有什麼影響?
醫院周邊將吸引醫護人員與學生進駐,租務需求上升;同時對家庭型買家提升居住安全感,是長線置業者的利好因素,尤其利好牛潭尾、新田、河上鄉等區域村屋與新盤市場。
想進一步了解北部都會區?可以參考以下專題:
📍 北部都會區概覽 | 🏘️ 樓盤一覽 | 🏢 屋苑專頁 (新界東VS 新界西)
🚆 交通基建 | 🏗️ 房屋拓展 |💡 創科發展 |🌱 生態保育 | 📊 北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