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宣布,將以立法方式加快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預計相關「專屬法例」可於明年內完成立法工作。法例通過後,將授權政府簡化發展程序、加快批地及放寬審批限制,為園區公司及產業落戶提供更高效率的行政框架。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北都發展涉及龐大土地及基建規模,需同步推進「簡化法定程序」與「多元招商模式」。立法完成後,園區公司將可按市場機制靈活運作,並設有專項撥款渠道,減少個案式申請時間,提高整體項目執行力。
明年內完成立法 第四季率先推洪水橋項目
陳茂波透露,政府爭取於明年初展開公眾諮詢,明年中提交條例草案,並於年內完成立法。他指出,專屬法例將授權政府以更具彈性的方法推動北都建設,包括批地模式、建築圖則審批、土地補價、跨境基建協調等,務求「制度先行、工程提速」。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補充,政府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推出洪水橋片區發展項目,並採用「雙信封招標制」作為先導。此制除考慮價格因素外,亦會評估企業在產業發展、技術及可持續營運上的貢獻,藉以提升北都招商質素。
甯漢豪指出,政府計劃以分階段開發模式推動新區建設,容許先行低密度商業項目(如展銷場、創科展示館等)率先落地,待人流及產業聚集後,再啟動長期發展方案。
「按實補價」將涵蓋全港工商業用地
除了立法加速外,政府亦推出「按實補價」政策,容許業主根據實際開發規模及用途分階段繳付補地價。措施將適用於全港工商業用地,有助中小型企業以靈活資金規劃方式參與重建與創新發展。
甯漢豪解釋,過去一刀切補價方式往往令項目延誤或資金壓力過重,而「按實補價」能讓發展商按實際進度繳付費用,減輕負擔,推動更多工業地活化與轉型。
提速、簡化、招商 三線並行推進北都
施政報告同時提出三大推動方向:
- 立法授權:以專屬法例簡化審批與撥款程序;
- 空間開發:採分階段、片區式推進;
- 招商引資:提供度身訂造稅務與地價優惠,吸引創科與製造業進駐。
陳茂波強調,北都發展不單是土地項目,更是產業結構升級與跨境經濟融合的戰略布局。政府將透過政策靈活性吸引大型企業早期落戶,並加強與深圳前海、河套區的合作,打造粵港科技走廊的重要節點。
結語:立法後北都將全面提速
隨着專屬法例進入立法程序,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進入「制度成型、招商落地」的加速期。
未來一年,從洪水橋片區到新田科技城,政府計劃同步推動土地整備、企業進駐及基建施工。
立法完成後,北都的開發流程將更簡化、招商更靈活,香港北部有望成為集創科、金融、居住與基建於一體的全新城市引擎,為本港房地產與經濟帶來長遠增長動能。
常見問題(FAQ)
Q1:什麼是「北部都會區專屬法例」?
A:專屬法例是港府為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而訂立的特定立法框架,授權政府可簡化審批程序、加快批地、放寬土地用途及建立專項撥款渠道,讓園區公司能以市場化方式運作,提升發展效率。
Q2:專屬法例何時會完成立法?
A:根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將於2026年初前完成公眾諮詢,並於明年中提交條例草案至立法會審議,目標在明年內完成立法,正式啟動北都園區公司與招商機制。
Q3:「按實補價」政策是什麼?
A:「按實補價」容許業主根據實際建築進度及樓面面積分階段繳付補地價,適用於全港工商業用地。政策目的是減輕發展商資金壓力,鼓勵更多工業地及創科用地活化重建。
Q4:洪水橋片區為何率先發展?
A:洪水橋具備地理及交通優勢,鄰近元朗與深圳前海,是北部都會區的關鍵節點。政府將於第四季啟動雙信封招標制,引入創科及商業項目,以產業質素及長遠貢獻作為評分核心。
Q5:立法後對地產與產業投資有何影響?
A:專屬法例通過後,土地發展及審批流程將更簡化、招商更靈活,預期可吸引更多企業提前落戶。
想進一步了解北部都會區?可以參考以下專題:
📍 北部都會區概覽 | 🏘️ 樓盤一覽 | 🏢 屋苑專頁 (新界東VS 新界西)
🚆 交通基建 | 🏗️ 房屋拓展 |💡 創科發展 |🌱 生態保育 | 📊 北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