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近日宣布加快收地行動,涉及 約 150 公頃土地,主要集中於 上水、古洞及粉嶺 一帶,為北部都會區釋放大量住宅與創科用地。這次收地規模龐大,涵蓋私人物業及官地,勢將推動新界北進入「加速落實」的新階段。
北都收地範圍與規模
根據地政總署公佈:
- 私人物業:收回約 65 公頃,涉及 37 幅私人物業(約 2.7 公頃),主要屬於換地申請未達成協議的地段。
- 官地:收回 85.2 公頃,包括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周邊用地。
- 新田科技城:收地約 62 公頃,將作為創科及住宅發展用地。
- 洪水橋 / 廈村:34B 區住宅項目完成補地價,涉資逾 16 億元,計劃興建 約 2,300 個住宅單位,另提供 約 5,500 – 6,000 公營房屋,並預留 51.5 公頃創科及物流用地。
- 天水圍:站旁一幅商業地亦納入收回範圍。
政府指出,相關土地將分階段投入發展,並會向土地業權人發放 特惠土地補償。
北都收地後的發展方向
類別 | 重點規劃 | 預期成效 |
公共房屋 | 古洞北、新市鎮 | 提供約 6,000 公屋單位,縮短輪候時間,滿足基層家庭需求 |
私人住宅 | 粉嶺、上水、洪水橋新盤 | 興建 2,300 伙私樓,帶來更多選擇,吸引首置與改善型買家 |
基建配套 | 北環線、醫療與教育設施 | 配合人口增長,支援新社區發展,提升生活質素 |
創科用地 | 新田科技城、河套區 | 約 51.5 公頃用地,發展創科與物流產業,帶動就業與科研 |
生態保育 | 三寶樹濕地公園 | 85.2 公頃官地復歸,2026/27 年前展開填塘工程,建立保育與旅遊空間 |
北都收地對樓市與經濟的影響
這次收地與規劃,將帶來 約 10–12 萬個新住宅單位,涵蓋公營及私營房屋。短期內,新增供應或會令區內樓價增速放緩,但長遠而言,隨着 北環線鐵路、口岸升級及創科產業引入,新界北將形成「宜居+就業」的全新社區,對投資者和自住買家均具吸引力。
此外,新田科技城與洪水橋的創科用地,將釋放龐大就業機會,預計帶動高增值產業發展,推動香港在「南金融、北創科」格局下進一步融入大灣區。
FAQ
Q1:收地 150 公頃可提供多少住宅單位?
A:預計可興建 約 10–12 萬單位,其中包括 約 6,000 公營房屋,以及 2,300 個私樓單位。
Q2:首批新住宅何時可落成?
A:最快 5 年內 有望見到首批落成,並分階段推進。
Q3:除了住宅,還有什麼用途?
A:包括 創科產業用地(51.5 公頃)、物流基地,以及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85.2 公頃官地)。
Q4:受影響土地業主有沒有補償?
A:政府會向相關土地業權人提供 特惠土地補償。
結語
這次 150 公頃收地行動,標誌着北部都會區正式進入「加速落實」的新階段。除了為市民提供數以萬計的住宅單位外,還結合創科產業、物流發展與生態保育,形成 「住、業、研、綠」一體化規劃。這將徹底改變新界北的城市格局,為香港經濟與樓市注入長遠動力。
想進一步了解北部都會區?可以參考以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