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被視為香港未來十年的「就業引擎」與「人口承載區」。立法會及行政長官在互動答問會中明確指出,北都不僅是房屋規劃,更是推動產業升級與吸納人口的重要戰略。隨着規劃逐步落地,預計將創造 超過 20 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容納數十萬人口,成為香港經濟與創科發展的新動力。
北部都會區就業機會的來源
創科產業:河套港深創科園與新田科技城
河套創科園已採用「一河兩岸、一區兩園」模式,首批租戶今年進駐,園區進入營運階段。未來全面落成後,每年將為香港帶來 約 520 億港元經濟貢獻,並創造 約 5.2 萬個職位。結合新田科技城,將吸引科研機構、醫療科技企業及國際創科巨企落戶,成為就業增長的主力。
物流與口岸商貿
北部都會區連繫七個陸路口岸,配合羅湖、文錦渡口岸重建及跨境交通升級,將強化供應鏈與跨境電商發展。這不僅能提供物流與貿易職位,亦有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大灣區市場。
專業服務與民生產業
教育、醫療、公共設施與新市鎮配套,將帶動大量專業及支援職位。例如,議員建議建立 「北都大學教育城」,作為研發與科技轉移基地,並推動「產學研」結合。這不僅增加就業,更培育新一代科研與專業人才。
北區政策建議與支持
多名議員建議政府:
- 善用跨境合作優勢,推動 數據跨境流動、知識產權保護、金融科技創新。
- 設立 中試基地 (Pilot Testing Base),吸引更多國際創科企業落戶北都。
- 推出更多優惠措施(如土地供應、專項資助、稅務扣減),並加強跨局協作,加快基建落實。
這些政策若能配合落地,將顯著提升北都的就業吸引力與國際競爭力。
北部都會區人口增長與居住承載力
隨着住宅供應逐步增加,北部都會區將提供 逾十萬住宅單位,涵蓋公營房屋與私人新盤,適合不同階層需求。人口主要集中在古洞北、粉嶺、上水及洪水橋,配合交通與教育資源,將成為新一代的居住熱點。
長遠而言,隨着創科、物流與專業服務同步發展,居民可在本地就業,真正實現「職住平衡」。
FAQ
Q1:北部都會區整體能提供多少就業崗位?
A:根據官方規劃,全面落成後預計可創造 約 20–25 萬個就業崗位,涵蓋創科、物流、專業服務及民生產業。
Q2:河套創科園能提供多少職位?
A:根據最新新聞,河套港深創科園全面運作後,每年為香港帶來 約 520 億港元經濟貢獻,並創造 約 5.2 萬個職位。
Q3:人口增長主要集中在哪些地點?
A:主要集中於 上水、古洞北、洪水橋 等新發展區,並配合公營房屋與新市鎮建設。
Q4:未來有何政策支持北都發展?
A:包括精簡法定程序、推出稅務扣減與資助計劃、設立中試基地,以及推動「北都大學教育城」人才培育計劃。
結語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已進入實質階段,河套創科園率先迎來企業進駐,四大新發展區工程亦同步推進。從 就業機會、人口承載到人才培訓,北都將逐步形成一個融合「住房+就業+創科」的國際新城,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想進一步了解北部都會區?可以參考以下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