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園區公司擬政府全資 多招主導北都產業藍圖

北部都會區園區公司|政府全資主導產業

香港特區政府在《2025施政報告》中進一步闡述北部都會區發展路線圖,並確認擬由政府全資成立園區公司,以「先立法、後招商」的方式推進產業落地。新公司將以機場管理局模式運作,結合政府監管與商業效率,確保北都成為創科及高增值產業的核心平台。

 

政府全資注資 確保方向一致

據報道,政府正研究成立一至多間園區公司,專責北都產業園的開發、招商及營運。園區公司將由政府全資注資,並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領導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統籌。
陳茂波表示,政府將以法定架構法例形式賦予公司權限,並計劃明年內完成立法,期望可快速啟動。

他指出,園區公司運作將參照機場管理局模式:

  • 政府持有全部股權,但授權公司具獨立決策權;
  • 透過董事局監管財務及營運,並設透明年報制度;
  • 可因應市場需求制訂招商政策與租賃條款。

此舉有助北都在保持公信力同時,提升靈活度與市場反應速度,特別適用於引進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及數據科學等新興產業。

北都引進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及數據科學等新興產業

 

加快立法 引企業早進駐

施政報告指出,北都發展需「先定框架、後加速招商」。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將率先制定框架法例,加快建立公司結構及管理準則,確保運作透明及可問責。

甯漢豪補充,首階段公司將聚焦洪水橋及新田一帶,作為科技產業試點區。園區公司除負責土地管理及基建配套,亦會制訂招商策略,吸引科技龍頭企業於早期落戶。

學者分析認為,若能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立法並設立公司,北都招商有望提前展開,預料吸引AI及智慧醫療相關企業落戶。

 

公私營合作模式 提升投資信心

除了全資注資外,政府亦會引入公私營合作(PPP)元素,讓企業可透過投資、租用及共同營運方式參與。園區公司將作為「政策與市場之間的橋樑」,負責土地分配、設施開發及招商協調。

專家指出,這種模式可平衡政府監督與企業靈活度,既保證公共利益,又能提升資金周轉效率。長遠而言,北都將形成多元產業集群,推動科技創新、生物醫療、先進製造等板塊同步發展。

 

結語:北都發展進入制度化階段

北部都會區園區公司將標誌着北都發展邁入「制度化+產業化」的新階段。政府以全資架構確保方向一致,再以立法與商業化運作兼顧監管與靈活,為香港北部注入長期經濟動力。

隨着洪水橋、新田及古洞多個產業用地逐步落成,北都正逐步由城市規劃藍圖,轉化為具體的產業聚落與經濟引擎。

 

 

 

想進一步了解北部都會區?可以參考以下專題:

📍 北部都會區概覽 | 🏘️ 樓盤一覽 | 🏢 屋苑專頁 (新界東VS 新界西)  

🚆 交通基建 | 🏗️ 房屋拓展 |💡 創科發展 |🌱 生態保育 | 📊 北區資訊

 

 

樓盤推介

 黃金置頂盤

山水盈 2座 中層

山水盈位於高埔徑3號,由路勁基建發展,於2020-05起陸續入伙。當中山水盈分為38座,合共提供331個單位。山水盈屬於74(小學校網)及元朗區(中學校網)。

3 2 929
售 $1,200萬 @$12,917
租 $2.75萬 @$30
 黃金置頂盤

山水盈 3座 低層

山水盈位於高埔徑3號,由路勁基建發展,於2020-05起陸續入伙。當中山水盈分為38座,合共提供331個單位。山水盈屬於74(小學校網)及元朗區(中學校網)。

3 2 951
租 $3萬 @$32
 黃金置頂盤

柏𣾷 3座 低層

柏𣾷位於唐人新村路138號,由新世界發展,於2015-11起陸續入伙。當中柏𣾷分為6座,合共提供141個單位。柏𣾷屬於72(小學校網)及元朗區(中學校網)。

2 1 523
租 $1.4萬 @$27

比较房源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