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科急需「倍數增長」──2.5公頃首期啟動在即
香港近年不斷強調「南金融、北創科」的雙重心布局,期望以北部都會區大幅提速的城市建設,為香港拓展新的經濟引擎。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在最新訪問中透露,新田科技城將是擴容的關鍵:獲批的 20 公頃土地中,首期 2.5 公頃計畫於 2026 至 2027 年正式動工,並在 3 年內見成果。這塊緊鄰科學園、僅 20 分鐘車程的北部土地,未來或將成為「科學園2.0」的新支點,承載本地及國際企業日益增長的進駐需求。
黃克強直言,香港現時科學園與將軍澳創新園的入駐率雙雙逼近飽和,企業與研發人員需求依舊旺盛。據他估計,想真正「倍數增長」,需讓本地科技公司由數千間擴至上萬間,研發人員由目前的 3~4 萬人擴充至 10~20 萬人,才足以支撐一個完善且具競爭力的創科生態圈。事實上,北部都會區在地理位置與土地儲備上擁有優勢,如能在新田科技城及相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勢必大幅提升香港在大灣區的創科地位。
首期 2.5 公頃 共享實驗室與人才公寓並行
在新田科技城的整體規劃中,參考了科學園的模式:除了籌設半導體、生物科技、數據、機械人等共享實驗設施,更強調能提供企業孵化到產品上市的一條龍支援。黃克強特別提及,研究硬體只是基礎,政府同時必須打造「軟件設施」,包括投資對接、市場拓展、人力培訓等服務平台。這些配套若成功落地,可讓香港初創們不必再「研發在港、量產在外」,而是留在本地完成商品化,進而大幅降低成本與技術風險。
此外,新田科技城也將考量興建人才公寓及更多居住設施,好吸引國際及本地的科研人才長期留港,真正實現科研與生活的無縫結合。黃克強坦言,2.5 公頃本身雖然不算大,但若能善用規劃,結合他所提及的「其他用途」與企業合作模式,將能激發更多可能性。
WomenX 案例:從「燒錢」到「賺錢」的生科需求
新田科技城的落成,對以研發密集、生產門檻高聞名的生物科技企業而言尤其重要。以本地生科初創 WomenX Biotech 為例,他們開發具非入侵性經血檢測 HPV 功能的衛生巾,目標通過 FDA/CE/國家藥監局認證進入全球市場。面對香港高昂的地價與人力成本,量產雖是必經之路卻困難重重;若能有本地中試廠房與自動化產線支援,便能大幅壓低成本、縮短出貨週期。換言之,生科領域從「燒錢」到「賺錢」的一道關鍵門檻,就在於是否擁有完善的研發及量產配套。
黃克強提到,香港在研發經費投入上逐年增長,但更應關注如何為初創建立成熟的商業模式與落地機制。包含試產測試、產品驗證與臨床推動,皆需要龐大的資金與資源;若新田科技城能提供共享實驗室與人才支援,正好能讓生科企業縮短從概念到上市的路程。
「政產學研投」協同 補足北都短板
事實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在公開場合強調,要打造完整的創科生態圈,必須落實「政、產、學、研、投」多方協作。政府可透過施政報告中宣佈的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以及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創科企業提供「耐心資本」。大企業如國際科技龍頭能帶動產業中下游應用與市場圈的形成;上游高校與研究院則負責基礎研究輸出;風險投資與金融市場再進一步撬動更多資金挹注。
這種協同模式在大灣區其他城市亦有實例,如深港河套合作區便展示了人員、物資、資金、技術的跨境流通。接下來,新田科技城可望成為香港版「研發—試產—量產」的完整示範場域,將北部都會區的土地與政策優勢轉化為經濟成長新動能。
PPP 模式與創科 GDP 倍增
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則倡議,若要加速新田科技城的工程進度,應採用「PPP模式」(公私合營),讓工商界也能及早參與開發,並發揮更多創造力。如此一來,新田與北部都會區全盤建設將更有機會在短期內初具規模。企業乃至民間資本的投入,不僅能加快基建,還可培養本地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與人才。
同時,尚海龍呼籲,若創科產業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中能由目前的約1%提高到2%或以上,將大幅推升整體經濟發展。要達成這一目標,必須有穩定的土地供應、具規模的企業落地、以及完善的「創新鏈」。這些都是新田科技城與北部都會區發展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北都新希望 迎接香港創科黃金十年
總的來說,新田科技城呼應了「南金融、北創科」的城市格局,象徵香港在產業與經濟結構上即將迎來重要轉變。通過更大規模的用地、共享研發設施以及完善的投資與人才支援,香港可望在未來數年真正打通從研發到量產的生態鏈。對生物科技等高研發投入行業而言,若能在新田實現本地試產,既能迅速累積市場口碑,也能免去分流海外的繁雜程序。
加上大灣區一體化的持續推進,香港與內地城市的交流越發深入,從大學分校到科研合作項目皆在北部都會區留下足跡。這更證明,新田科技城不只是單一用地開發,而是北部都會區全局規劃的關鍵一步。隨著土地審批、基礎工程、招商配套等不斷完善,北都未來十年或將見證香港創科的新黃金時期──企業與研發人員倍數增長、產業結構升級、國際資金與人才滲透融合,以全新面貌躍身世界舞台。藉由此番契機,香港有望實現「政產學研投」齊頭並進的理想生態,並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創新浪潮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